
艺考生文化课补习想要快速提升成绩,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复习的节奏和把握本来就不多的时间,今天小编特意整理了相关的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艺体生的三轮复习计划怎么做
关于高三一年的三轮复习计划,考生及家长也可参考以下建议进行制定:
一轮复习(9月-来年2月)
系统性梳理知识体系整理知识点错题
高考的其中一个黄金定律“8020法则”,指高考试题的80%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的综合题,如果能把基础知识题做好,就能上一所还不错的大学了。很多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因此,务必在第一轮复习时将以往学过的知识系统性的复习一遍。如果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到位的话,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知识漏洞会越来越大,复习起来也更吃力。
在“地毯式”的复习过程中,也需要梳理知识体系,而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建立知识体系,也不知道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关系。举个例子,历史可以按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时间发展脉络建立体系,每个时间节点上中外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该事件对内对外有何影响、发生的原因及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承上启下的作用都需要有清晰的认识,每当想到某一个时间节点,这些知识脉络也要在脑中清晰的浮现出来。又如物理,需要整理所学过的公式以及这些公式常用的题型和解题思路,要做到看见公式就能想起它的适用题型及其关联的其他知识点,这样才算是对知识的完全掌握。
以往的练习中,一定会有许多错题,建议将过去两年每章每节的错题都整理一遍,先分析一下是因为粗心做错的还是由于知识点没掌握。将掌握不充分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并标注分析过程和解题思路以及过去做错的步骤等,以便后续二、三轮复习使用。

对于艺考生文化课补习来说,只要基础过关上大学就真的很简单了,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几道艺考生文化课补习试题,测一测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吧!
1、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 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本文选自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小惠未徧( ) (2)神佛福也( )
(3)小大之狱( ) (4)彼竭我盈( )
乡人认为“肉食者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地方?
通过曹刿同乡人的对话可以看出当时民众具有怎样的心里?
曹刿在战场上指挥沉着、冷静的基础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 我与祖国同在——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世界震惊!中国震惊!我们见证着满目疮痍、悲恸欲绝;见证着万众一心,压不垮的民族脊梁……
见证一:“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绝不放弃”。为抢救废墟下的群众生命,温家宝总理这样承诺。
(1)总理的承诺告诉了我们一个最重要的道理,是什么?
见证二:“我知道你们会来救我”的声音从废墟下传出;稚嫩的童音唱着铿锵的国歌穿透残垣断壁。
(2)这些对生命的坚持诠释着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应怎样磨砺?
见证三:生命的绿色,阳光的橙色,圣洁的白色,组成灾区最美的色彩,是灾区人民心中的希望;赶赴灾区的志愿者、献血的“长龙”、捐款的耄耋老人和稚气孩童,募捐义演、烛光祈福、“特殊党费”……
(3)“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作为中国公民应如何承担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4)“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中体现为“汶川精神”。伟大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什么?
3、 《康熙皇帝》剧组请你帮助查找与康熙帝有关的历史资料,你可以给他们整理出
①粉碎大、小和卓叛乱 ②册封班禅
③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④打败俄国侵略军,平等协商中俄边界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 下面数字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
A.①四川盆地②长江中下游平原
B.①黄土高原②华北平原
C.①青藏高原②云贵高原
D.①内蒙古高原②东北平原
5、 2002年1月1日,欧盟15国中的12个国家开始使用共同的货币——。
6、 《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 )
A.对平民没有一点好处 B.维护平民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7、 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上面的题做完了吗?结果如何呢?新学高考专注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就只专注高考文化课冲刺辅导,新学高考给所有高三学子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为学生的高考梦想保驾护航,小编真心祝愿所有的高三学子都能迈入理想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