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考生文化课培训想要快速提升成绩,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复习的节奏和把握本来就不多的时间,今天小编特意整理了相关的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艺体生英语一轮复习:建议
一、巩固基础,不丢掉该得到的每一分
知识的巩固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基本保障。通过六年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句法知识以及语法知识,但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从平时练习及一模试卷分析可见有相当数量的同学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还没有达到能够灵活运用的程度,因此在考试中分不清考点与干扰项,丢掉了本来应该得到的分。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在高考中出现,在最后的两个多月的复习中,应就基础知识部分的复习加大力度:结合教材,反复复习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词汇、句法结构、语法要点。复习手段不应只是“观其形”,而应该是“眼看、心想、口诵、手写”,力求“眼前一棵树,心中一片林”。
如在复习as一词时,应该想到:作介词时,它与like的区别;它作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时的基本用法以及与when,while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有什么区别?它作连词引导原因状语从句时的基本用法,以及与since,nowthat,because等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有什么区别?
它作连词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的基本用法,以及与though,al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有什么区别?
它作连词引导方式状语从句时有哪些基本用法?
它作关系代词时能引导哪些从句?
它引导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分别有哪些条件?
在每想到一个问题之同时如能用例句进行复习和巩固,埋藏在脑海深处的诸多知识将能得到激活,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对于艺考生文化课培训来说,只要基础过关上大学就真的很简单了,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几道艺考生文化课培训试题,测一测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吧!
1、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闻一多先生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B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C 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D “形散神不散”是人们用来概括散文特征的常用的说法。那么,什么是散文的“形”与“神”呢?“形散神不散”的含义究竟应当怎样理解呢?
2、 材料一:2009年10月24日,来自长江大学的10余名大学生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江水中,手拉手结成“人梯”,成功将两名不慎落入湍急江水的少年救出。然而不幸的是,三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却被江水无情地吞没,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材料二:2010年春节前夕,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孙水林,为赶回武汉黄陂老家给农民工发工资,途中发生车祸遇难。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给60余位农民工发放了33.6万元工资。孙水林、孙东林接力送薪,被人们誉为“信义兄弟”。
阅读材料,请回答:
(1)长江“10·24”救人英雄群体和“信义兄弟”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英雄模范的优秀品质折射出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 1933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其主要“新”在( )
A.采用了国有化的形式 B.保持了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C.从根本上遏制了经济危机 D.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4、 读人口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历史性转变。
材料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图24为1998—201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变化趋势图。
(1)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使得“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这一转变得益于我国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大致从___________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3)我国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对青岛市人口数量和老龄化现象有何影响?
(4)据统计2014年末,青岛市常驻人口超过900万,其中登记流动人口超过200万,居全省首位。流动人口给青岛市带来哪些有利的影响?
5、 我国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利的特点是
A.夏季高温多雨B.春旱C.冬季严寒D.秋季多风沙
6、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特点是:( )
A.首先兴起于英国
B.出现了新式交通工具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重工业、化学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份
7、 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
上面的题做完了吗?结果如何呢?新学高考专注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就只专注高考文化课冲刺辅导,新学高考给所有高三学子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为学生的高考梦想保驾护航,小编真心祝愿所有的高三学子都能迈入理想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