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生文化课集训想要快速提升成绩,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复习的节奏和把握本来就不多的时间,今天小编特意整理了相关的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艺考生到底要怎样复习,才能保证“文化不掉队”
第一招
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艺考生有两类。一类是从小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文化分落下了,在升学压力下或者在老师的劝说下而选择了艺考。他们认为艺考生文化分要求低,想“曲线高考”,走升学的捷径。
还有一类考生是从小就学艺术,艺术功底不错,文化课水平也不错。但由于高三集训专业课,半年来没有学习文化课,导致文化课成绩大幅度下滑。
意识到这点后,艺考生更应该选择专业的文化课培训机构。因为在专业的培训机构里,老师们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解不同的内容,预留不同的学习作业,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
第二招
调整心态,找准切入点
艺考生容易对文化课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复习前一定要调整心态。
然后找准切入点,学习中一定要做到9字方针:抓基础、避偏难、找考点。考生只根据高考大纲中的要求,圈出命题范围,有目的地针对考点复习,就能事半功倍。

对于艺术生文化课集训来说,只要基础过关上大学就真的很简单了,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几道艺术生文化课集训试题,测一测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吧!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2题(8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数讨山越 ②肃意尚轻蒙 ③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2.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材料: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某校开展了“争做四个新一代,我与时代同发展”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培养与时代同发展的高尚品德
在学校召开的青年志愿者表彰大会上,一位代表说:“青岛有‘微尘’,西安有‘水滴’,
汕头有‘蓝天义工’。 ‘微尘’ ‘水滴’ ‘蓝天义工’已成为当地志愿者共同的名字。我们青年志愿者要在无私奉献、乐于公益的实践中与时代同行,培养高尚品德。”
(1) 假如你是一名“蓝天义工”,你准备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2)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活动二:练就与时代同发展的过硬本领。
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说:“练就过硬本领,成为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就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你是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练就过硬本领的?
活动三:树立与时代同发展的法制观念
在演讲比赛上,主持人说:“树立法制观念,做一个法治公民,就必须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宪法的尊严。”
(4)你认为青少年应怎样为维护宪法的尊严而努力?
活动四:践行与时代同发展的民族精神
在学校漫画展上,作品《餐餐有人喂》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大家认识到虽然时代发展了,但仍要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5)为杜绝漫画中的行为,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
(6)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在学习和生活中,你应如何弘扬这一精神?
3、 下列是一战后的一幅漫画。漫画指责巴黎和会上“三巨头”对德国的不公平处理,犹如将德国送上断头台一般。巴黎和会中协约国最终和德国签订的条约是
A.《九国公约》 B.《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C.《凡尔赛和约》 D.《四国条约》
4、 读下列,亚洲和非洲的地理分界线是
A.尼罗河B.乌拉尔河C.苏伊士运河D.红海
5、 2011年4月17日人民网环保频道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部分如下,据此完成7、8题。
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是()
A.北京B.南京C.重庆D.福州
以下四地空气质量最优、最有利于人们做户外运动的是()
A.秦皇岛B.重庆C.福州D.北京
6、 有学者如此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了一种途径,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溶为一体。一箭双雕,成了真正的受益者。”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 (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北约”组织
7、 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其内部始终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的两大矛盾,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明太祖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 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B 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C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
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上面的题做完了吗?结果如何呢?新学高考专注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就只专注高考文化课冲刺辅导,新学高考给所有高三学子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为学生的高考梦想保驾护航,小编真心祝愿所有的高三学子都能迈入理想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