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生文化课冲刺想要快速提升成绩,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复习的节奏和把握本来就不多的时间,今天小编特意整理了相关的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分析学习文化课注意事项
区一:校考完全结束,再来复习文化课
艺考生,本来文化课就很薄弱。据四川名师荟教育艺考的数据显示很多艺考生都是专业成绩很优秀,却在文化课考试中败北,与艺术院校失之交臂,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所以建议艺术类考生在理想院校考的差不多的时候,就要尽快的进入文化课的补习,千万不要等到校考全部结束后再进入文化的学习,那样的话给文化课的复习时间就太短了。
误区二:文化课基础薄弱,多做题就行
很多艺术类考生补专业课占用大部分精力,文化课基础薄弱,甚至一度被落下一大截,而专业联考结束以后,只剩三个月左右的文化课复习时间,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相信不少考生及家长都是压力山大,高考可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啊!不少考生买了很多高考复习资料,那些如小山堆的资料摆在桌子上,考生两眼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长督促下,开始做一本又一本的习题。一段时间下来,考生精疲力尽,疲惫不堪,也不知道哪些做过哪些没做过了,甚至到了看到试题就想吐的地步。
艺考专家指出,艺考生时间紧、任务重,做题是必需的,但是一定要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历年高考真题,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选择相应的试题,而且要定期整理自己做过的试题,反思自己做过的试题,比如说哪些是自己已经掌握得非常牢固的题型,哪些是自己掌握得不够牢固的题型,哪些是自己不熟悉或者容易出错的题型。根据不同题型自己再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整理错题本。同时,专家指出,考生除了做题外,还要背诵一些知识点、定期复习知识点,切莫只搞题海战术,否则学生会身心疲惫,效果不太理想,甚至事倍功半。

对于美术生文化课冲刺来说,只要基础过关上大学就真的很简单了,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几道美术生文化课冲刺试题,测一测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吧!
1、 阅读下文,回答1—4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②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 (A.攻破 B.突破 C.冲破 D.打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文中的第①段是这篇消息的 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 。
2.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
3.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议论。选文即从① ;② 等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4.给文中横线上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 。
2、 下列情趣中,体现高雅生活情趣的是
①老王喜欢打麻将,一打就是通宵达旦,还经常因为输钱与妻子吵架
②小赵喜欢集邮,经常不经他人允许就撕别人信封上的邮票
③小倩坚持跟爷爷练书法,每天都要写上半小时
④小李喜欢冬泳,强身健体,磨砺意志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3、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看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哪一派别最先实践了这一主张?
(2)图二是谁的译著?传播了哪些进步观点?
(3)在图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十六字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列举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
(5)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4、 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B.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C.绿地面积扩大
D.就业机会多
5、 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B.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C.南方比北方少
D.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较大
6、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的含义是:( )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7、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上面的题做完了吗?结果如何呢?新学高考专注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就只专注高考文化课冲刺辅导,新学高考给所有高三学子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为学生的高考梦想保驾护航,小编真心祝愿所有的高三学子都能迈入理想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