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考生文化课集训想要快速提升成绩,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复习的节奏和把握本来就不多的时间,今天小编特意整理了相关的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艺体生高考数学学习技巧
换个方式看例题拓展思维空间
那些看课本和课本例题一看就懂,一做题就懵的高三学生一定要看这条!不少高三学生看书和看例题,往往看一下就过去了,因为看时往往觉得什么都懂,其实自己并没有理解透彻。所以,高分高考小编提醒各位高三学生,在看例题时,把解答盖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时再去看,这时要想一想,自己做的哪里与解答不同,哪里没想到,该注意什么,哪一种方法更好,还有没有另外的解法。
经过上面的训练,自己的思维空间扩展了,看问题也全面了。如果把题目的来源搞清了,在题后加上几个批注,说明此题的“题眼”及巧妙之处,收益将更大。
精做试题探究出题的目的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熟能生巧”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题不是搞题海战术,要通过一题联想到很多题。你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多条途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做二、三十道考查思路重复的题,不如深入透彻地掌握一道典型题。例如深入理解一个概念的多种内涵,对一个典型题,尽力做到从多条思路用多种方法处理,即一题多解;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要努力摸索规律,即多题一解;不断改变题目的条件,从各个侧面去检验自己的知识,即一题多变。
一道题的价值不在于做对、做会,而在于你明白了这题想考你什么。从这个角度去领悟题,不仅可以快速的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而且不容易进入出题老师设置的陷阱。

对于艺考生文化课集训来说,只要基础过关上大学就真的很简单了,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几道艺考生文化课集训试题,测一测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吧!
1、 (2015届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古诗文默写。
(1)蒹葭苍苍, 。(《诗经·秦风》)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 张合的日记(片段一):班上新转来了一名叫李芳的女生,她的成绩很好。几次考试下来,她都只比我低几分,弄得身为第一名的我有了紧迫感。从现在开始,我必须加倍努力了。
(1)李芳的到来对张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李芳的日记(片段一):来到新班级已经两个月了,班上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合同学。他总是比我高几分,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但也使我重新审视自己,找出了自己的差距,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2)你觉得李芳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合的日记(片段二):上次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竟比李芳少了6分,我感到羞愧极了。为防止其他同学再次超过我,我决定不再回答其他同学问我的问题,我要把自己的学习资料都锁起来。
(3)请你对张合同学的做法作出评析。
李芳的日记(片段二):付出总有回报,我终于得了第一名。但我发现张合同学变了,难道是因为我超过了他?不行!我们是竞争对手,更应该是朋友,我得帮帮他才行。
(4)你认为李芳会对张合说些什么?
3、 “给力”是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之一,意即特别有力支持、有利于促进事物朝着充满希望的方向发展等。纵观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最令中国人“给力”的时间是( )
A.1937年7月7日 B.1931年9月18日 C.1945年8月15日 D.1953年7月
4、 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5、 下面字母C、E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为
()
A.岛屿、半岛 B.海峡、大洋
C.半岛、岛屿D.大陆、岛屿
6、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7、 伟大的人物往往有共同的辉煌。下面的革命理论和实践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是( )
①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②写作《共产党宣言》③创办《新莱茵报》
④写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⑤支持并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⑥建立第二国际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⑥
上面的题做完了吗?结果如何呢?新学高考专注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就只专注高考文化课冲刺辅导,新学高考给所有高三学子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为学生的高考梦想保驾护航,小编真心祝愿所有的高三学子都能迈入理想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