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体生文化课冲刺想要快速提升成绩,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复习的节奏和把握本来就不多的时间,今天小编特意整理了相关的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艺考生文化课复习的4个方法(上)
避免漫无目的的刷题
在艺考生学习文化课的时候,很多艺考生那样漫无目的的刷题,艺考生基础并不是很好,又经过了长时间的知识积累空窗期,在回到学校的时候看到很多的同学们都在不断的做题,感觉这是个好的方法,因此回来就开始大量的做题,对于考生来说不但没有什么好处反倒有一些坏处,想要摆脱这个陷阱优胜教育给出的建议就是与老师进行交流,咨询自己现在刚刚回来应当从哪方面进行着手复习,然后着手开始对于基础知识方面进行学习与巩固,这样才能够在今后做题时达到一定的效果。
主抓重点知识和考点
第二就是学科当中的重点,很多时候自己在做题的时候会发现一些知识点很多,然后就认为这个是考试当中的重点,但是其实并不准确,很多的时候这些仅仅只是巧合。如果将其当做了考点,忽略了老师上课所讲的重点内容,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是平时在做题时遇到出现频率较高时,向周围的普通考生进行请教,老师讲过是否这个是重点范围中的内容,另外就是要熟悉高考考试的大纲,掌握重点才能够顺利有条理的进行复习。

对于艺体生文化课冲刺来说,只要基础过关上大学就真的很简单了,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几道艺体生文化课冲刺试题,测一测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吧!
1、 背诵默写。(10分,选最好的5题记分)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手抚炉,炉上有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铭》中最好地概括了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一家最终妻离子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北京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两个奥运会(夏奥会、残奥会)同等重要、同样精彩,这一承诺主要表达了对健全人和残疾人的
A.平等尊重 B.欣赏悦纳
C.关心理解 D.码头宽容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摘自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1)土地问题事关国家根本。解放初,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什么法律保障农民的权益?当时土地所有制性质是公有还是私有?(4分)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2分)
(3)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县?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什么?(4分)
(4)材料三中的“大包干”的出现,重要是得益于国家出台的什么政策?(2分)
4、 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名称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居世界的位次
3
4
6
6
人均量居世界的位次
80位
67位
110位之后
121位
由上述表格可以得出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都居世界前列
B.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都很贫乏
C.我国自然资源都很丰富,现在应加大开发力度
D.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5、 习近平主席于9月3日至13日出访中亚四国: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访问期间、双方在能源、农业、金融等领域进行商谈,达成协议。中国
与以上四国之间的商谈与合作属于()
A.南北对话
B.南南合作
C.国际组织间的合作
D.经济全球化
6、 右图拉斐尔作品体现的精神与我国孟子“民本”思想的相似点是
A.突出现实社会中“人”的作用
B.反对封建制度
C.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
7、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
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
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上面的题做完了吗?结果如何呢?新学高考专注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就只专注高考文化课冲刺辅导,新学高考给所有高三学子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为学生的高考梦想保驾护航,小编真心祝愿所有的高三学子都能迈入理想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