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生文化课培训想要快速提升成绩,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复习的节奏和把握本来就不多的时间,今天小编特意整理了相关的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艺体生英语一轮复习:建议
二、定时练习,提高高考应试的技巧
针对高考题型,定时练习是提高高考应试能力和技巧的必要环节。如能每天定时完成一定量的分项练习,如语法、完型或阅读,不但能通过熟悉题型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做题效率,同时还能更加准确、高效地捕捉考点,从而减轻压力,达到考试时的正常发挥。
建议时间:听力20分钟,英语知识运用(包括单项填空和完型填空)25分钟,阅读理解35分钟,写作(包括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40分钟。当然,在考试时,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某一项的用时,但在练习时,希望学生严格按照这个建议时间,以达到练习的目的。
三、查漏补缺,达到基础知识的系统化认真阅读考纲,核对自己基础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如发现有遗漏现象务必及时补救。借助词汇复习以及词和词组的用法,通过联想串联语法考点也是达到基础知识系统化的手段之一。

对于艺术生文化课培训来说,只要基础过关上大学就真的很简单了,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几道艺术生文化课培训试题,测一测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吧!
1、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想到好的句子。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责骂。⑥胡:为什么。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喜欢、爱好) B、使侄录之(让、叫)
C、皆讥笑之(都、全) D、致余忘之(剩余)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译文:
(2)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译文:
5、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4分)
2、 观察一:星期六,初三五班王华与好朋友张月去商场买东西。他们在超市门口做了一个小调查,一个小时的时间,出入商场门口的顾客70%都自带购物袋。
观察二:2009年的秋天与往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想必每一个人都很清楚,那就是不见了往年的乌烟瘴气,空气忒好。张月全家周六回老家,驱车30多里路,没有看见一处像往年在焚烧玉米秸秆的现象。途经的村庄,路边的电线杆上、墙面上到处张贴着“禁止焚烧秸秆”的宣传标语。
(1)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和基本国策?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
(3)在日常生活中,你观察到落实这些政策的行动了吗?请列举2例。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单于为妻。
材料2 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人教版
《中国历史》第一册
材料3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说明汉初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区别?
(2)材料3的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你能说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
4、 影响内蒙古年降水量东西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距海远近B.地势起伏
C.植被疏密D.纬度高低
5、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
A.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B.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C.从北向南逐渐减少D.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6、 某地举办的“古代农业展”中有一幅曲辕犁图片,对它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汉代发明的农具 ②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
③是古代生产力的象征,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④是一个近代化的工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7、 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下列属于其改革措施的
①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 设立平民可参与的陪审法庭
③确立了“陶片放逐法” ④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上面的题做完了吗?结果如何呢?新学高考专注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就只专注高考文化课冲刺辅导,新学高考给所有高三学子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为学生的高考梦想保驾护航,小编真心祝愿所有的高三学子都能迈入理想名校!